“第一代量子點顯示是光致發光量子點元件+LCD,但到了第二代量子顯示,就是QLED 電致發光技術,這種技術是無需背光的,顯示性能比OLED更好。因此做量子點的電致發光顯示,已經成為共識�”7�22日,在TCL舉辦�“科學家面對面——量子點顯示科技科普大講�”活動上,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對量子點技術進行了很高的評價。在他看來,量子�(溶液半導體納米晶)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發光材料,這是有機類的發光材料是無法比擬的�
量子點改變顯示技術路線圖
作為全球排名第八的頂尖化學家,彭笑剛代表著量子點學術界發展的風向標。彭笑剛表示,量子點領域的發端可以追溯到70年代末,那時業界尋找到了高效的光催化和光電轉換化學系�;1980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理論解釋,量子限域效應;1989年之前業界做出來的量子點都不能發光。直�1990-1993年新�“金屬有機-配位溶劑-高溫”路線出現,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量子點做到發�;2001年,我在Arkansas的實驗室發現�“綠色”有機溶劑路線,才真正解決了量子點生產方面的問題�
在彭笑剛看來,經過過去十多年的努力,量子點可能改變顯示技術路線圖。由于量子點技術的出現,改變了液晶顯示色域低的“致命�”,而且只需要改變量子點的尺寸,就可以調出需要的顏色,而且色純度非常高,晶體的穩定性也非常高,這是其他材料難以企及的,這讓液晶顯示的生命力不斷延長�
實際上,今年以來,顯示技術快速升級,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被認為是未來替代液晶的顯示技術。然而,量子點技術的出現,或將改變這一局靀�
彭笑剛表示, OLED有很多優勢,但是壽命是最大的問題,燒屏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從技術路線來看,因為良品率太低,大屏OLED根本無法采用三星RGB OLED技術路線。反過來看液晶技術,原本的技術瓶頸逐一被突破,其中量子點技術解決了色域問題。通過對比OLED和量子點技術,我們發現,OLED TV最后剩余優勢只有黑場、柔性�
那么,OLED的這兩大優勢是否能夠成為制勝LCD的法寶呢?在彭笑剛看來則不然。他指出,現在光致發光的量子點電視只是第一代產品,技術非常成熟,如果量子點能夠實現電致發光顯示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他解釋說,電致發光量子點(QLED)技術非常有價值,會對整個行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致發光量子點可以像OLED一樣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也可以實現柔性顯示、超薄造型,卻不存在OLED的缺陷,這將對OLED形成真正的挑戰�
5年電致發光量子點技術將迎新突破
正是因為量子點技術有非常好的技術和應用前景,量子點打印顯示已經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在近期科技部公示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清單中,由彭笑剛牽頭�“量子點發光顯示關鍵材料和器件研究”入選�“戰略性先進電子材�”重點專項。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量子點顯示技術將有望率先在全球實現新的突破�
實際上,這些年我國彩電廠商一直在量子點電視領域進行研究。自�2014年TCL率先在全球推出量子點電視以來,就正式開始了量子點在國內的市場化試掀尤其今年推出了QUHD量子點電視之后,更是在音畫質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推動量子點民用化、商用化和市場化落地。在TCL帶動下,今年量子點彩電市場也迎來了突破性進展。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開始,量子點電視將開始上量,據預計明年中國市場的量子點電視將達到650萬臺�
在第一代量子點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電致發光量子點技術也將迎來新的突破。據了解,現在量子點印刷顯示正在�“實驗�”走向落地應用。作為國內唯一完成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企業,TCL已經在量子點材料合成、量子點印刷器件、印刷顯示工藝技術、G4.5印刷顯示平臺、G8.5印刷顯示平臺等五大部分得到優先布局和均衡發展。而TCL也有望在5年之內率先實驗QLED的民用化應用,搶占印刷顯示領域的技術尖端�
“顯示產業從CRT、到LCD、再到OLED,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國外巨頭手中,我國進口背光模組有非常大的外匯消耗。如果中國各方力量聯合起來把量子點技術做好了,將打破這個局靀�”彭笑剛表示,現在我國擁有量子點核心技術,研發水平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這是將是中國獲得話語權的重要機會�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