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一直被業內視為顛覆液晶時代的下一代顯示技術,但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近期在量子點顯示技術領域獲得的重大突破,或將打破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唯一“王�”的美夀�
自發光和柔性(可卷曲),是OLED作為顛覆者的最大資本,但這兩項量子點現在也具備了。此前,量子點所具備的廣色域和穩定性,使得其被廣泛應用于顯示和照明領域。但由于量子點自身不能發光,需要加裝背光源幫助發光(即光質發光)的這個特點,使得在與OLED競逐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時處于“下風”。近日,量子點研發領先全球的化學教授彭笑剛(全球排名�8的化學家)宣布,量子點技術獲得重大突�——成功通過“電致發光”而實現了自發光。并且由于它�“無機”物質,與作為有機物質的OLED相比,在顯示性能上更穩定,使其成為OLED的強勁對手,甚至完全有可能超越后者�
業內對量子點還有一個誤解,就是它含有鎘元素,而鎘具有“放射�”,因而被OLED陣營攻擊其對人體有害。對此,彭笑剛回應稱,一�55英寸量子點電視的鎘含量與一公斤大米的鎘含量差不多;并且量子點是晶體,即使把它砸碎了,鎘也跑不出來。也因為量子點是由小顆粒的晶體組成,所以它也同OLED一樣具備了可彎曲、折疊的柔性特質�
不過,按照彭笑剛的估計,量子點技術研發上的突破真正實現產業化落地還需要至�5年的時間。OLED研發陣營會原地等待嗎?當然不會!
不過,OLED技術也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的良率不高——因為性能不穩定是有機物質的共性,這直接導致OLED的使用壽命不長;而且還高能耗,燒屏的問題至今也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這也是三星暫停大屏OLED項目的主因�
來源:信息時�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