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星宣布將在今年底關閉液晶面板G7生產線的消息引人關注。據悉該條生產線占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4%,是面板制造史上關閉的最大規模工廠�
這條消息來得有些突然,因為就筆者掌握的信息看,進入第二季度后,液晶面板需求趨于旺盛,特別是市場對大尺寸面板的需求更為迫切。此時,三星卻選擇縮減產能,意欲何為�
大尺寸面板需求旺�
從國內市場來看,大尺寸彩電的銷售情況相對樂觀。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的彩電市場,電視尺寸銷量差異日趨明顯,中小尺寸中32寸份額持續縮減,零售量占�19.8%,同比下�25.6%�55寸成為市場銷量第一,份額為22.7%,同比增�61.2�
目前,大尺寸電視已經成為彩電市場增速的一個新亮點。尤其是55寸和65寸這兩個尺寸的電視�2016�1-6月市場份額分別達�22.7%�3.8% �55寸連續四個月超過32寸,成為2016年上半年的銷量最好的尺寸,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12年的5.6%,到2016年的22.7%,可謂飛速發展�
再從全球面板供給趨勢來看,根據最新的IHSMarkit《顯示器供需與設備跟蹤》,大尺寸面板應用需求在2016-2018年間預計會每年增�5%-6%;但大尺寸面板產能預計在2017年只會擴�1%�2018年擴�5%;只有到2018年下半年,中國大陸有更多產能上線,包括全球第一家Gen10.5工廠,市場預計會再次趨于寬松�
彩電已經快速步入大屏化的階段,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三星關閉一條大尺寸面板產線,導�2017年大尺寸面板產能僅小�1%,跟不上需求增長的5%-6%�
意圖拉抬面板價格
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三星此舉意在進一步拉抬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畢竟,從之前的大環境看,需求不振和供給過剩導致面板廠的日子非常不好過�
在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三星電子、LGD、臺灣群創光電、臺灣友達光�4家企業中�2家臺灣企業自2015年Q4以來就持續虧損,LGD的營業利潤也同比減少�90%,三星面板業務去年Q4的利潤下滑至3000億韓元,低于上年同期�4700億韓元。臺灣的4大面板廠2016年Q1總體虧損超過36億人民幣�
一方面是市場整體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廠的產能卻在不斷釋放,這導致了面板產能的周期性過剩�
進入今年第二季度以來,需求的提升和產能的縮減導致面板價格逐步回升。市調機構IHS公布了最新國際市場液晶電視面板價格走勢顯示,多個尺寸的液晶面板價格出現上漲。例如,3-7月,�4K超高清面板方面,49英寸UHD面板最高漲幅為2美元,最高報價為139美元�55英寸4K超高清面板,最高漲幅為2美元,最高報價為195美元�
總體上看,面板價格雖有回漲,但漲幅并不大,三星選擇關閉一條大尺寸面板線,縮減供給,進一步拉抬價格的意圖非常明顯�
確保彩電整機優勢
三星彩電市占率全球第一,但身后的中國彩電品牌不容小覷。海信已經躋身全球前三,TCL、創維也位列全球前五�
但三星相對于中國品牌來說,有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其還有面板業務,打通了彩電制造最重要的供應鏈體系。三星的面板雖然也對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外部廠商供應,但最高端的產品、技術還是會優先供應自家的彩電產品�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供應商,三星縮減產能,其影響不僅會拉抬面板價格,更會對彩電整機市場造成影響�
首先,面板價格上升會增加整機成本,彩電的零售價會進一步提高,打價格戰的品牌如果不調整市場戰略,可能會加劇虧損,陷入更被動境地�
其次,產能縮減將導致部分彩電品牌的產品發布和對外銷售周期推遲,在下半年市場需求回暖趨勢明顯的情況下,出現這一狀況非常不利�
最后,三星彩電業務有可能借此進一步拉大與友商的差距,畢竟三星面板再縮減產能,也不會對三星彩電業務造成傷害,打亂對手的一些既定部署同時拉抬面板和整機的價格,三星可以“一石三�”�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