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如今市面上涌現出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電視品類。在同質化嚴重的當下,為了讓產品脫穎而出并與其他同類產品形成區隔,商家往往會給自家的產品冠上各式各樣的新名詞,這背后幾分真幾分假普通消費者往往難以分辨,更容易被商家所謂的“新概�”忽悠過去�
而資本市場卻清醒得多,資本是市場的風向標,更是可窺探一個企業實力的風口。近日,量子點巨頭QD Vision慘遭大股東撤資便是證明,其在臺灣的生產線已于前不久停工待售,更有內部人士透露,團隊高層已宣布解散核心團隊,諸多項目被迫下馬,大部分員工也無奈離開,一時兵敗如山倒。國內資深家電專家劉步塵分析指出,撤資事件表明資本對量子點電視未來前景看衰,所謂的技術變革恐怕只是泡影�
關于電視顯示技術未來的爭論聲從未停止,這其中,量子點電視曾一度形成刷屏之勢,而如今上游巨頭突遭大變,市場信心不足面臨危機,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資本開始質疑量子點的發展前�?
顛覆不成反雞�
回顧電視機發展的歷史,不論是從顯像管電視到等離子電視,還是從等離子電視到液晶電視,每代顯示技術的革新本質都是顯示原理的顛覆。量子點電視亦聲稱自己是顯示行業的顛覆性革新,而現實卻遠沒想象中那么美好�
現今的量子點電視使用的大多是光致發光量子點,僅是在背光前增加了量子點膜,本質依舊是液晶電視,許多企業偷換概念,將光致發光量子點與電致發光量子點混為一談,自提身價。電致發光量子點技術將實現的是通電后自發光,而光致發光量子點實質則是眾多色域增廣技術中的一種,并無顛覆性的顯示技術革新,卻想以此支撐起一個品類,未免過于勉強。然而一個非核心技術如今卻溢價頗高,一個一百多元的量子管溢價至幾千元,不禁令人懷疑這到底值不值得�
如今的量子點技術發展尚未成熟,僅是一個過渡性技術,若想實現電致發光量子點的廣泛應用,至少還需要三五年。量子點技術的終極目標是實現通電后實現自發光,不再需要背光源照射,然而這一點OLED自發光電視早已做到,量子點需再耗費三五年攻克許多難關來實現一個如今早已輕松實現的目標,不免顯得多此一舉�
無視危害只為討巧
量子點之所以能在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很大程度是因其艷麗的色彩顯示,而這背后卻隱藏著一個隱形的“殺手”。量子點本身并不發光,需要在背后使用LED燈照射來使其發光,為了使其色域更廣,呈現更多更艷麗的顏色,通常會使用藍光LED來取代白光LED作為背光源,而這藍光正是隱藏在屏幕背后的健康殺�!
藍光LED會產生大量的有害藍光,具有超高能量,直接穿透人眼晶狀體直達視網膜,晶狀體無法篩選過濾出具備高光子能量的藍光,導致藍光對視網膜造成不可逆轉的光化學損害,直接誘發黃斑病。長期處于過量有害藍光環境中更會引起失眠、視力下降等問題,極度損害人體健康�
用無限度的色彩增亮來討好消費者的眼睛,為增廣色域而無視藍光傷眼問題,量子點像是�“看起�”很美的謊言,對人眼的刺激如此巨大,帶來嚴重的視力負擔傷眼于無�!
撥開廠商制造的迷霧,從本質上看量子點電視,只是一個為時尚早的虛無泡影,被現實戳破只是時間問題。只有真正的本質革新性技術才能引領電視行業發展,為大眾帶來優質的視覺體驗,而電視顯示行業今后究竟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