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光電是TCL集團的子公司,也是集團中含金量最高的業務,資料顯�,TCL集團的年凈利中,華星光電占比超過50%。華星光電主要從事半導體顯示面板的研�、生產和銷售業務,雖�2009年才注冊成立,但是發展勢頭迅�,已經擁有兩�8.5代線進行液晶面板生產,一�6代線進行LTPS·LCD以及AMOLED面板的生甀在整體產能規模�,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液晶面板供應�,全球排名也達到第六位�
顯示面板制造業是個要求資本規模極為龐大的行業,從目前全球面板制造版圖來�,韓國三星SDI、LG Display背靠的是母公司龐大的資金實力;中國的京東�、華星、天�、中電熊貓等背靠的是政府強勁的政策及補貼支持;而日本及中國臺灣的面板企業則由于無腿可抱而逐漸式微。從官方公布的信息來�,華星光電三條投產面板工廠總投資達到649億元,巨額投資也收到了豐厚的回報,更增強了TCL集團和華星光電繼續投資顯示面板制造業的信��
今年8月份,華星光電宣布將與TCL集團、深圳經信委在深圳市光明新區共同投資建設�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并設立G11項目公司,計劃投�465億元。那么G11的投資規模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呢?它將是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政府投資項目,建成后,G11將成為全球最高代線顯示面板生產線,更將對未來顯示面板的全球格局造成重大影響�
華星光電已投產的顯示面板制造項目(t1,t2及t3�
為了更利于業務發�,華星光電一直希望能夠獨立拆分上市,但是受限于證監會“分拆上市公司的凈資產規模不能超過母公司凈資產�30%,凈利潤不能超過母公司凈利潤�50%”的規定(這兩項關鍵指標華星光電均不滿足),一直無法落�。在決定投建G11項目�,資金壓力隨之而來,曲線上市計劃勢在必行�
據悉�10�17日,TCL集團和深紡織共同簽署《重組框架協議》,發布公告稱,深紡織擬以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TCL集團或其他方持有的半導體顯示業務相關的股權業務資�。(即華星光電)。重組完成后,華星光電的募資大門將正式打開,G11的征程已無后顧之憂�
華星光電G11面板項目計劃�2019�7月實現量�,切割的面板尺寸將涉�43英寸�65英寸�70英寸(21:9)�75英寸液晶顯示�、超大型商用顯示屏等,其�6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將是G11的重點方向�
由于電視市場正在快速邁入大尺寸時代,預�65英寸為代表的大尺寸電視產品將有機會在未來幾年間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規格之一,所以華星光電G11項目是價�465億元的一場豪�,雖然資金來源的問題目前看來已經解決,但G11項目是否能順利實施還需要考慮其他產業環節進展情況�
華星光電G11是全球首�11代線工廠,之前三星、友達、京東方等企業也曾經提出過建�11代線的想�,但最終都未能落實,雖然原因各異,但為了能夠加工面積達到每月加�9萬張3370mm×2940mm規格玻璃基板,G11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自身工廠的問題。玻璃基�、偏光片、加工設備等等的上游配套建設都在考驗著華星光電的智慧�
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到,華星光電為玻璃基板供應商旭硝子提供了專門的土地規劃進行基板供應,屆時玻璃基板將在進入G11產線之前完成研磨切割等工序,大大提升了周轉效率。在偏光�、液晶材料等環節�,也已經有成熟規劃推進,相信2019�7月量產的計劃是可行的�
市場疑問
目前中國是全球擁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最多的主產區,到2015年年�,我國已�8�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實現量產,再加上即將量產的京東方福州8.5代線、中電熊貓成�8.6代線、惠科重�8.6代線以及京東方合�10.5代線等,我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高達12條以��
如此龐大的產能環境下,華星光電G11項目是否一個不合時宜的選擇�?首先,液晶面板供應的產能過剩問題早已存�,但基本只在4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產品,在G11主攻�60英寸以上大尺寸市場,面板產品供不應求;其次,華星光電選擇投建11代線項目,契合大尺寸市場快速成長的勢頭,并能夠形成差異化優�,對于品牌形象樹立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465億搏明天 華星11代線上馬有希望么
面對韓系廠商大面積退出液晶面板制造市場所形成的市場空�,中國企業沒有簡單的撿漏,而是通過技�、產品升�,繼續優化液晶產�,并依托對未來市場的感知,果斷選擇高世代面板產線的投�。在OLED技術于電視面板市場未能形成優勢的階�,鞏固市場根�,同時緊盯行業潮�,G11項目上馬便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靈活戰��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